電動化時代,芯片讓汽車與半導體周期連接的更加緊密。
2021年什么東西最缺最貴?芯片一定是排名靠前的答案。
缺芯的不良后果已經反映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,電子設備漲價,手機供應不足,汽車供應不足的新聞頻頻登上熱搜。
自2020年底開始,各大整車廠調高售價或是延長交付的事件屢見不鮮,主要原因就是車用芯片的短缺。
時隔一年多,缺芯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緩解,依舊制約著整車廠的出貨量。
2022年2月14日,長城汽車(601633.SH; 02333.HK)旗下的歐拉品牌向終端客戶發出停止接單的通知:黑貓、白貓兩款車型自2月15日起停止接受新的訂單。
消息一出,立刻引起消費強烈的不滿,網絡上相關討論持續發酵。有歐拉黑貓車主向媒體反映:訂購了歐拉黑貓已快四個月了,原定是2月11日左右提車,但到目前為止依然無法提車。
長城和歐拉不得不已發聲致歉并做出解釋。
2022年2月23日,歐拉CEO董玉東在歐拉APP上發布公告,道出了整件事情的原委。正是由于缺芯少電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上漲,致使黑貓單臺虧損超萬元,間接導致了黑貓車型停止接單。
同時,未交付終端客戶的黑貓白貓訂單超過2萬臺,按照預計的生產進度計算,最長的交付日期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。
要知道,這兩款車在2021年是歐拉品牌的主力車型,銷量很好。
2021年,歐拉銷售量達到13.5萬輛,同比增長140%。其中,黑貓白貓的銷售占比超過了60%,遠超于價格更貴的好貓,明顯是歐拉的“拳頭產品”。
而進入2022年,情況卻急轉直下,剛剛過去的1月份,黑貓白貓的銷售量占比下降至30%上下。
由此可見,即便是暢銷車型,沒有足夠的芯片供應也難以為繼。
不僅歐拉遇到了上述困境,行業內都飽受缺芯的影響。例如豐田,半年內已多次官宣暫停生產。其中,停產規模最大的一次涉及其在日本的14家工廠共27條生產線,而停工最長的生產線曾歷時38天。罪魁禍首的原因依舊是芯片不足。
原材料的上漲和缺芯已經上升到戰略地位,誰掌握足夠的芯片,誰就更有可能在刺刀見紅的市場殺出重圍;否則,只能眼巴巴看著競爭對手蠶食自己的市場份額。
豐田汽車表示:“我們預計芯片供應短缺的狀態不會很快得到解決,可能會延續到下一個財年(2022年)?!?/p>
那么一輛車里都有哪些地方用到芯片?為什么車用芯片會持續出現短缺的情況呢?
01 車用芯片
車用芯片基本可以分為4類:主控芯片、存儲芯片、功率芯片和傳感器芯片。
現階段,汽車行業正在經歷智能化改革,產業正在升級,智能化意味著功能多樣化,就需要更多更復雜的電路去實現,而電路則需要芯片的控制。
簡單來說,數據收集(傳感器芯片)、數據存儲(存儲芯片)、功率轉換(功率芯片)和數據處理計算與主控執行(主控芯片)都需要芯片來實現。
那么,整體車用芯片的需求量為什么會激增?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。
第一,新能源車超預期的快速逆襲以及智能化的普及,車用芯片用量大增。
第二,傳統汽車的硬件采購策略相對保守,導致庫存不足。
第三,造車新勢力的囤貨加劇芯片的短缺。
傳統汽車的模式正在被顛覆,智能化、娛樂化的需求上升到越來越重要的地位,而汽車芯片就是承載諸多附加功能的執行者。
新能源汽車就是在自帶電動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。相較于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系統,電動化對于電路控制的需求更上一層樓。高端智能化是新能源新車型標榜的重要標簽。
更多更大的屏幕、更多的攝像頭、更多的雷達、更多的傳感器,內飾無按鈕化帶來的更多線程控制,一切都指向了更多的芯片需求。
通常來說,一輛傳統汽車需要的芯片個數約為500-600顆,而一輛新能源汽車則大約需要1000-2000顆芯片。
根據Canalys對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最新研究,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總銷售量增長4%。其中,全球電動汽車(EV)的銷量達650萬輛,同比增長109%,占全部乘用車銷量的9%。
該報告還指出,若不是2021年全球受新冠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響,全球的汽車銷量或可達到更高水平。
來源:網絡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